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 功能,若本網站功能無法正常使用,請開啟瀏覽器 JavaScript 狀態。

跳到中央內容區塊:::前往「網站導覽」

衛武營藝術學習網

Search
讀文章

【武營來開槓】24小時都聽不夠,一網打盡貝多芬的遺珠與明珠

講座側記
【武營來開槓】24小時都聽不夠,一網打盡貝多芬的遺珠與明珠

1月|生命鬥士-貝多芬

2月|貝多芬交響曲中的明珠與遺珠

3月|瘋迷24貝多芬攻略

文|Stella Tsai

挑戰瘋迷24貝多芬,必先好好認識作曲家的一生

首場以《生命鬥士—貝多芬》為題,資深古典音樂媒體人邢子青從貝多芬的人格特質、當時的社會環境與文化背景切入。一如歌德總形容貝多芬是「內在天真樸實、外在熱情奔放的創作者」,他既寫出激烈奔放的《命運交響曲》,呈現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;同時也寫出優雅輕柔的《田園交響曲》,刻畫環境帶給他的靈感與溫柔。貝多芬的身體裡,同時存在熱情奔放與樸實兩種狀態,也細細地體現在他的創作之中。

因此在第二場《貝多芬交響曲中的明珠與遺珠》中,東海大學音樂系蔡永凱老師就以各時期的貝多芬畫像起頭,帶大家看不同時期畫師筆下的貝多芬。如同他的創作,在不同時期都反應了不同人生的樣貌,以及大環境對他的影響。蔡永凱老師特別透過貝多芬九大交響樂的生成時期與創作時代背景,帶領大家看見貝多芬的不同面向。

最後《瘋迷24貝多芬攻略》則由金革唱片總監林伯杰主講,他將貝多芬琳琅滿目的曲子分成早、中、晚共三個時期,針對貝多芬三個時期的生命歷程與故事,提供樂迷聆聽與認識貝多芬的脈絡,同時也提供他自己的私房24小時攻略,邀請樂迷用自己的方式編排時程,好好聆賞貝多芬的創作能量。

開啟創作自由的先鋒

貝多芬的前半生與兩大音樂巨擘:海頓與莫札特重疊,該時期的音樂家多半服侍王公貴族,壓抑創作情緒。以當時的社會環境來看,音樂家想要自由發展並不容易,有如維瓦第,離開貴族發展自己的創作,最終卻落得窮困潦倒、死在維也納街頭的悲劇。因此該時期的創作特色是帶有限制且穩定規矩的旋律、愉悅優雅的風格,直到貝多芬出現。

過往的樂曲多半由樂團起始、再有獨奏者加入,結尾再由獨奏者展現驚人的技巧。然而貝多芬直接打破這個慣例,不但讓兩者平起平坐,甚至反過來以渲染的裝飾奏作為起始,挑戰聽眾的耐性,同時也挑戰讓樂器互相競奏,而非和諧的輔助協奏。

他在鋼琴的演奏和創作上更是數一數二,邢子青以《月光奏鳴曲》為例,儘管這個名字是後來的人冠上,但在那個時期,以充滿幻想、虛無縹緲的曲風創作,可是充滿挑戰性的。貝多芬從當時依附貴族的風氣中跳脫、挑戰傳統,開啟自由的創作不僅難得,更間接地讓後世的音樂家有了更寬廣的創作想像與發展。

多變的風格與貝多芬的三大時期

人們很常用耳聾但堅持創作的勵志故事來記得貝多芬的偉大,甚至以此界定貝多芬的音樂風格。但其實貝多芬的風格十分多變,在不同時期都有他獨特的樣貌。部分曲目與其說是遺珠,倒不如說是沒有符合人們所期待的貝多芬。

早期囊括出生到1802年,貝多芬32歲以前的作品,包括第一、二號交響曲。年輕的他16歲就前往維也納隨海頓學習,這時期的創作還能感受到海頓與莫札特的影子;直到25歲奠定音樂地位,卻也是耳鳴症狀剛開始的時期。他初次因為耳疾有了自殺念頭,第二號交響曲《悲愴》反映了當時的心情,甚至寫了《海利根遺書》。所幸他最後依舊勇敢面對人生,也成就這部交響曲的重要與不凡。

中期落在1803-1814年,橫跨貝多芬30-40歲,此間創作了第三到第八號交響曲。蔡永凱老師認為,沒有第一、二號交響曲,就不會有第三號交響曲。舉例來說,海頓習慣在交響曲的第三樂章安排一個小步舞曲,也是當時的主流做法;而貝多芬卻跳脫原則、加入創意,像是將小步舞曲的好幾個小節連成一句,或用詼諧曲來取代小步舞曲,將優雅的旋律改成充滿速度感的樂音等。早在第一、二號交響曲就已經展現他的變革,在第三號交響曲《英雄》時更進一步選用低沉的大提琴起頭,帶來豔驚四座的譜曲,展現「英雄」有血有肉、有幽默感,還會跳舞與享受生活的模樣。

最後是1815-1827年,貝多芬的晚期創作出許多重要的曲目,如第九號交響曲《合唱》、《莊嚴彌撒》等。不同於早期畫像中的秀氣,1816-1818年畫家約瑟夫・卡爾・史提勒(Joseph Karl STIELER)筆下的貝多芬頭髮蓬亂、神情疲倦,顯然已狀態不佳;然而1820年他再次為貝多芬畫肖像時,卻畫出另一番充滿神氣、眼神銳利的音樂家容貌,彷彿是希望後人記得他最好的模樣。

《瘋迷24貝多芬》囊括了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、10首小提琴奏鳴曲、17首弦樂四重奏,與7首鋼琴三重奏。【武營來開槓】帶大家看見後人看待與解讀貝多芬的方式,除了後世熟知的奮鬥與堅毅,他其實也有調皮、反叛與有趣的一面,都能在他的創作中細細聆聽體會。

藝術,是生活經驗的累積。



創作是生活小事的延伸與轉化,如生活經歷的積累、夢境裡的天馬行空、興趣的深度鑽研等。《武營來開槓》邀請知名藝術家分享所思所見,橫跨音樂、戲劇、電影等類型,剖析藝術的傳達方式,拆解作品與觀眾的共鳴,打造一系列與藝術零距離的交流,也為觀眾的日常創造意想不到的火花。



【武營來開槓】講座最新場次請點這裡查詢。

Arts Talk 武營來開槓